03

2018

-

11

中外专家成都共商可燃冰开发与商业利用

分类:

行业动态


中新社成都11月1日电 (记者 贺劭清)“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的专家往往用传统油气田开发的思维模式,来考虑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但这二者其实并不一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守为11月1日在成都指出,从开发角度可以将天然气水合物细分为六级,不同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应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

  当日下午,由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大会执行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大会在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召开。可燃冰的开发与商业利用,成为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能源企业代表热议的话题。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虽然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开采方法、装备、运营模式等方面都还面临巨大挑战。”周守为指出,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常规气“三气合采”可能是人类早期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2017年中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可燃冰试采。这次试采成功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介绍,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十分丰富,仅南海11个赋存区就有85万亿立方米。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是“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没有岩石骨架,开采时会面临泥沙入井、水合物矿体溃散塌陷等风险。

  “有研究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约为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与利用在未来将改变全球能源供需状况。”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大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Kvamme指出,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利用是世界难题,中外专家应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

  日本曾两次尝试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甲烷,但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两次试验都在中途被迫中断。日本千叶大学教授Hitoshi Tomaru分享了日本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经验与教训。他指出,日本希望能延长甲烷水合物的开采时间,减少开采成本,目前还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突破,希望有更多企业能参与到日本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中。(完)

本文转自中国煤炭新闻网

更多公司信息

欢迎关注【精基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